现在位置:文章
《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一书

      名:《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

      者:曹顺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回溯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无数默默无闻且技能高超的工匠参与书写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然而近些年来,工匠群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下,当“中国制造”的集结号吹响之时,工匠群体及工匠精神,重返大众视野。《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一书,为探讨这一话题,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曾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工匠所从事的劳动,是苦活、累活,枯燥无味。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工匠,工匠群体的人数锐减。此外,在制造业领域,工匠的职级和待遇普遍偏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该书作者认为:古代工匠创造了中国工匠精神的1.0时代,在今天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中国工匠要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寓意,从而开启中国工匠精神的2.0时代。

  凡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并且工匠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企业文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工业价值观。德国作为一个拥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却拥有2300多个世界级品牌,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和大国,德国企业中大量技能娴熟的工匠,是其中当之无愧的“隐性功臣”。德国企业家认为:一个优秀的工匠,和科学家没什么两样。

  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如果一个人被称为工匠,这意味着受到了极大的尊重。有人做过统计,全球具有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中,日本3146家,为全球之最。这些“长寿企业”为什么能存在?答案只有一个:这些企业传承着匠人精神。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领域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教育机构要转换办学思路。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劳动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完善工匠的激励机制。在一些企业内部,工程师、管理者和营销人员的福利待遇远优于工匠,这无疑挫伤了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身怀绝技的工匠,应该在企业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到高规格的待遇;最后是全社会要转变观念,对工匠予以人文关怀。工匠的劳动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只有全社会尊重工匠和工匠精神,“中国制造”才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

来源:新华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