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文章
反腐倡廉,感受一场正反价值观较量——反腐电影《决不饶恕》观后感

宁远市一起交通肇事案、一官员在医院跳楼自杀、一座工程大桥坍塌……电影《决不饶恕》从一幕幕戏剧性情节开始,向观众们逐渐展示了举报人遇车祸身亡、大学校长、银行行长、公安局局长先后被立案调查等扑朔迷离的故事。宁远市长栗衡多次约见专案组负责人,企图对抗调查扰乱人心,其心惶惶其行张张;专案组组长云海东站在廉洁碑前大声读诵古代廉政良行美德,列举彪炳千秋、流芳百世的廉洁名人,彰显世道人心一身正气。

影片全面反映了在反腐倡廉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中,正反价值观的较量触及灵魂、掷地有声。影片最后,原市长栗衡的眼泪和原市长夫人张迟英(原教委主任)哀嚎发人深省,他们从多年前形左实右的小事放纵自己到慢慢形成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习惯,从开始的讲假话、做假事、贪污受贿到最后的杀人灭口,无视法律藐视生命。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许多落马贪官声泪俱下的“忏悔”中,往往都有一个从小节失守到深陷贪腐的蜕变过程。《论语》“子路篇”有句话说,“苟正其身也,与从政乎何有?”价值观上出问题,思想意识上出毛病,是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内因。一个人如果丧失最基本的信念,道德堕落、价值观偏颇,就容易产生腐败的思想,这是千古不易之真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五花八门的诱惑纷至沓来。各级党员干部身处各种矛盾关系的中心、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各个贿赂犯罪的指向点,古人云“贿随权集”,稍有放松、懈怠,就可能权为私用、享乐奢靡、团团伙伙,滑向腐败的深渊。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我们是纪检工作者,如果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是不会停歇的。”片中纪检干部说的话言犹在耳,但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单靠纪检部门的监督与震慑,更多的还是靠党员干部自身提素养、守规矩、铸灵魂。从思想上和价值取向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能够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提供坚定决心和清晰指向,也能如电影中云海东那样在贪腐分子面前凛然坚持一身正气,振聋发聩的说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让反腐倡廉价值正能量树立起来、强大起来。

必须把清正廉洁溶于血液,弘扬风清气正的价值观。要正视官场名利,做官先做人,为政德为先。党员干部端正自身、坚守底线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扭曲的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端正。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廉,落细落小、防微杜渐,唤醒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要牢记根本宗旨以守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以德从政的核心,不断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加强理论修养以固廉,自觉把学习修养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学廉遵廉作为一种行为标杆,把本职工作做好,留下崇廉拒腐、清正廉洁的好名声。

必须把敬畏戒惧放在心间,弘扬廉荣贪耻的价值观。曾几何时,“吃点喝点玩点不算事”的观点颇有市场,挥霍公款讲排场、比阔气的做法大行其道,人们对此深恶痛绝。正是怀着对享乐奢靡不正之风的警醒与忧患,中央到地方驰而不息反“四风”,把作风建设抓下去,把规矩立起来,把纪律硬起来。每位党员干部都要目光如炬,算好人生大账,不羡奢靡浮华、不慕不劳所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且行且珍惜中走好清廉无悔的人生,以自身行动提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精气神。

必须把接受监督成为习惯,弘扬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没有不受监督的个人。古人讲“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同时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而且由此形成的良好生态,也向社会传递了一种价值取向:不管官位多高、权力多重、人生多显达,每一级的党员干部与普通的人民群众一样,皆因受到监督,才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反腐倡廉已获得广泛掌声、凝聚更多共识,培育和弘扬风清气正的社会价值观更需要持续的立根固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这是现实的要求,更是迈向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电影会落幕,但人生不会重来,修身、用权、律己,干事、谋局、做人,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的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终将是价值观正能量的胜利归来。(市委统战部  赵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