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文章
有钱不等于有道德

——学习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道德修养是人们基于对道德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的认识,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和付诸道德行动的特殊情感。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之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道德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不仅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推动人的道德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反映市场经济对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特定要求,是追求个人正当利益、讲求效率;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法则对人的道德领域产生消极影响,引发诸如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积极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市场经济,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即自由、平等、公平、竞争、效益等理念,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即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集体主义的原则;倡导义和利、利己和利他的辨证统一。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常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要坚持道德与市场的统一,既要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公平制度,提升伦理道德,以实现守法经营和公平交易,同时必须看到,有钱不等于有道德。生而为人,就不能没有道德。国家的强大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仅有钱不行,要靠众多的有德大众。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高下。如今的中国人不缺钱,缺的是道德。看看中国社会的一些缺乏道德的现象吧,有的商场上见利忘义、坑蒙拐骗,有的官场上权钱交易、虚假政绩,学术上抄袭剽窃、数据造假,有的邻里间冷若冰霜、视同陌路等等,集古今中外人性丑恶之大成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似乎成为了常态、司空见惯。如果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那么中华号列车、中华之鲲鹏已经失衡,将有倾覆与坠落之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论述,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当然思想道德建设必是应有之义。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德建设必须立足现实、关注现实,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富有时代感的道德规范,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面临的最大现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毛泽东同志曾深刻阐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并要求全党同志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金钱是财产的最一般形式。在劳动还作为谋生手段的社会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几乎不可能离开金钱。追求更多的金钱,实乃现实使然,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实践,即对金钱是一个怎么样的追求方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比如农民用汗水换得收成,工人靠努力工作挣得工资,工程师以创造的科技成果获得的奖金,企业家以诚信、优良的服务开拓市场,都属于“有道”之列。如果企业主以弄虚作假、非法经营积累资本,领导干部收受贿赂、权力寻租聚敛财富,则是不折不扣的“无道”。习总书记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崛起于世界,不仅要有国力雄厚的高原,更要有一座精神文明的高峰,公民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做有道德的人,不容易,却也不神秘。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把平凡事做得不平凡,做到极致,做成精品,做得境界非凡,便当之无愧。重视个人内心领域的基本道德构建,不断检视、修复和丰富自己的基本道德原则,是做人的境界。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党员干部要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方面做出表率,正确处理好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关系,以个人的努力奋斗、奋勇拼搏、积极进取,推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道德支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共淮安市委党校党委副书记  张士高)